|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劉少奇長子自殺之謎 半個頭被碾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使劉允斌感到難過的是,過去一些受過他幫助的老工人、老同事,看到他就把頭扭到一邊;一些平時相處得很好、經常來串門的人,現在充當起打手來了。個別的人揪住他的頭發,要他做“噴氣式”,往死裡整他,要他揭發劉少奇。


  

  1949年8月,劉少奇在莫斯科同劉允斌、劉愛琴及朱德的女兒朱敏合影


  初識劉允斌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和劉少奇長子劉允斌同在北京西南郊的“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這個研究所是我國最早的核科研機構。

  劉允斌是1957年到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比我早一年多,開始時不認識,但工作時間一長,又在同一大樓,交往的機會也多起來了。

  我第一次見到劉允斌是很偶然的。


  那天,我和幾個同事從草坪旁邊的小路走過,有人忽然輕聲跟我說:“喏,那就是劉少奇的兒子。”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見一位男同志和一位戴眼鏡的矮個子女同志在另一條小路邊談論什麼。那位男同志就是劉允賦,他和劉少奇長得很像,寬闊的前額,高高的鼻子,所不同的只是多了一副眼鏡,個子略矮一些,衣著相當樸素,而且顯得有些陳舊。他煙癮很大,一支接著一支地抽。他靜靜地傾聽那女同志的講話,直到她把話講完,才發表自己的意見。

  劉允斌那時是核化學研究室的室主任,估計那位女同志是他室裡的一位科技人員,有事情找他,“狹路”相逢,就把他攔住了。後來聽他同一研究室的人講,這是劉允斌的一貫作風:當有人和他研究問題時,從不把別人的話打斷,總是仔細地聽著,對方把話講完,才發表自己的意見、想法。所以他在室裡聲望很高、人人稱贊。


  劉允斌從蘇聯初回北京時,劉少奇在門口迎接,看到兒子,第一句話就是:“允斌,你回來了!”這是一句含義豐富的贊美詞,兒子相當爭氣,做父親的怎會不感到高興呢!

  劉允斌是1939年14歲時從延安出發到蘇聯去的,18年以後32歲時才正式回到祖國,所以他對北京很陌生。他在北京全城轉了一圈,走馬觀花地游覽了一下名勝古跡,感到沒有多少興致。他是拋妻別子回來工作的,他在蘇聯時就立志要把所學的知識----祖國急需的核化學知識貢獻給新中國的原子能事業。於是他對父親講:“我希望馬上工作。”

  劉少奇考慮到他所學的專業,寫了一封親筆信,讓他到最需要用人的二機部去報到。二機部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機械工業部”,相當於美國的“原子能委員會”,全國所有核事業單位和人事調配全由它統一管理。

  劉允斌來研究所時才三十歲出頭,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不僅年紀輕、心態也年輕,很快就和室內年輕大學生打成一片,工作時他帶頭攻關,處處走在前面,休息時,他不是找這個下圍棋,就是找那個打乒乓球。聯歡會上,他也非常活躍,一首普希金《紀念碑》的詩歌朗誦和俄語歌曲《三套車》、《伏爾加船夫曲》很受大家歡迎。他跳的“華爾茲”也很優雅。很快,室裡的年輕人就喜歡上了這位初來乍到的核專家。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9 秒